ENGLISH  
 
學術資歷評審
 

 
評審局為香港專上教育提供評審服務,以確保其課程的質素。隨著教育環境的轉變,評審局的學術評審服務對象由受資助院校轉至自資院校、由學位課程延伸至副學位課程。我們的服務範圍並涵蓋欲取得《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註冊資格院校的院校評審。

     
 
院校評審及課程甄審

近年政府積極鼓勵發展私立大學,加上三三四學制推行後,2012年新舊學制畢業生對學位課程的需求大增,促使更多自資院校尋求院校評審服務,繼而申請《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註冊成為可開辦學位課程的專上學院。同時,該等院校亦需要就擬開辦的學位課程尋求課程甄審資格。

過去一年,評審局收到的學術評審申請比去年同期增加,所涉及的學科亦較為廣泛。除主流學科如商業管理、語文、社會科學及媒體藝術外,我們亦為一些新興學科提供評審服務,如健康科學、護理學、藥劑學、工程學、環境學及體育學等。

在報告期內,評審局完成了三項院校評審,包括由東華三院成立的東華學院、由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成立的院校以及明愛專上學院(前稱「明愛徐誠斌學院」)。

在截至2010年3月31日止的年度內,評審局完成了一項初步評審、六項課程甄審和13項課程覆審。期間我們亦為23項有關課程或院校之重要修訂建議提供評審服務。此外,個別院校為配合新學制的推行,及為回應教育局公佈有關副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課程的通用指標,將會對相關課程作出有關修訂,為此評審局已開展一系列準備工作。

非本地課程評審

繼2009/10年度非本地課程評審先導計劃成功推行後,評審局於2010年6月正式推行非本地課程評審服務,為根據《非本地高等及專業教育(規管)條例》(第493章)在香港註冊或獲豁免註冊的非本地課程進行評審,以確保這些由非本地院校開辦的課程及其頒授的資歷符合一定水平。通過評審的非本地課程會如其他本地課程一樣享有相同的評審地位,並獲香港資歷架構認可。



由於市場對非本地課程評審服務的需求殷切,評審局會分階段為不同學科的非本地課程進行評審。在報告期內接受評審的包括25個美術、藝術及設計課程,分別由英國、澳洲和美國院校開辦,其本地合作夥伴則包括有自資課程營辦者、大學附屬院校及公營學院。

評審局已為未來兩年的非本地課程評審定出時間表(見表一),並將於2011年10月至2012年底為商業及管理和財務及會計兩個學科的課程進行評審。由於預期市場對非本地課程評審服務的需求會持續顯著上升,評審局會從不同層面繼續完善非本地課程的評審架構,包括研究海外質素保證機構對資歷互認的相關議題。

(表一)2011及2012年非本地課程評審時間表



簡化預備評審文件流程


為持續改善本地及非本地課程評審服務,評審局為課程營辦者提供更簡易的評審文件範本和簡化評審的流程。我們又分別透過於
20109月和11月舉辦的培訓活動,向課程營辦者介紹這些新措施。課程營辦者均表示新範本能提升他們自我評估的能力和準備評審文件的效率;而簡化後的流程亦有助他們釐清每個評審程序的要求。評審局亦會繼續完善學術評審的工作。

完成課程甄審或覆審的學術課程數目(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 



未來展望

隨著香港逐步邁向知識型經濟、政府積極提倡終身學習及鼓勵發展私立大學,今後高等教育的質素保證工作將會越來越重要,我們預期市場對評審服務的需求亦會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