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幹事報告

 
   
2010年是評審局慶祝成立20週年的大日子,為紀念評審局在過去20年努力維護本地專上教育及職業訓練的質素,我們舉辦了一個名為「質素保證何去何從—二十年來的反思」的週年紀念研討會,與各同業友好一起回顧過去、展望將來,以迎接新的挑戰。

這些年來,評審局很榮幸能夠和各界人士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因此,我們特別將本年報命題為「質保旅途、並肩奮進」,以突顯我們與各界持份者的夥伴合作,及感謝他們對評審局的支持。我們並將報告期由學年更改為財政年,務求更全面展示我們在學術界和職業培訓界別的質素保證工作。希望透過本年報,讓大家分享我們過去一年與各界通力合作下的豐碩成果。

堅守崗位 承擔使命

過去一年,評審局繼續堅守崗位,肩負我們維護和促進本地教育與培訓課程質素的重任。專上教育發展迅速,促使市場對我們的質素保證服務需求大增。為應付龐大的工作,我們主動採取措施簡化評審與評核程序
 
 
。我們並建立了一套群集式評審程序,以更有效率和更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處理評審個案。去年我們舉辦逾40個培訓工作坊和簡介會,以提升參與評審者的相關能力。

面對日益蓬勃和多元化的專上教育環境,評審局會竭盡所能迎接面前的挑戰。為加強我們與合作夥伴的溝通,由2010年12月開始,我們會每年進行一次評審局服務意見調查,向評審小組專家及持份者收集意見。意見調查將有助我們不斷改善內部質素保證程序,而有關結果及跟進工作亦會於評審局的公開活動,如培訓工作坊,和各界人士分享。

 
拓展工作 開創新猷

評審局不斷擴展評審和評核服務。去年我們為來自本地及海外的新課程營辦者提供服務,當中涉及的學科亦較以往廣泛。評審局於2010年6月正式推出非本地課程評審服務。在報告期內,我們為25個藝術及設計課程進行群集式評審,參與評審的課程分別來自英國、澳洲和美國。鑑於非本地課程評審服務對政府銳意將香港發展為區域教育樞紐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預期未來數年市場對此服務的需求將會持續上升。

年內,我們亦開展了數項創新的顧問服務,包括為漁農自然護理署進行一項獸醫資歷比較研究,以及為教育局進行一項新毅進計劃的基準研究。拓展延續教育的關鍵,在於為大眾提供多元化的升學及進修途徑,因此,評審局會繼續與政府、各行各業和課程營辦者保持緊密合作,為香港資歷架構建立更負責任和具透明度的質素保證機制。

建立溝通 追求成效

全球教育環境發展迅速,促使各地質保機構加強協調與合作。去年我們與馬來西亞質素保證機構訂立備忘錄,加強雙方合作。我們又積極參與世界各地的質素保證活動,例如2010年6月的澳洲質素保證論壇和2011年3月的亞太地區質素網絡會議,鞏固我們與世界各地質保機構的聯繫。

去年,評審局應邀參與馬來西亞質素保證機構和澳洲大學品質機構的審核工作。透過這些活動,我們將評審局的工作方式與國際間的良好作業模式和標準接軌。我們又將這些寶貴的經驗,連同評審局的最新發展,透過自2010年8月推出的電子雙月刊《品語》與各專家和持份者分享。

審時度勢 迎接挑戰

香港的教育環境正面臨重大轉變:新高中學制正替代舊學制;私立大學的發展逐漸加快;社會對職業培訓和終身學習的需求亦急速上升。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在2010年12月向政府提交《展望香港高等教育體系》的報告,指出一個嚴謹的質素保證機制,有助保持和提升香港專上教育的國際競爭力。評審局歡迎教資會的報告,並認同現行三個質素保證機構—教資會轄下的質素保證局、評審局和聯校素質檢討委員會—可加強協調和合作,以推動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然而我們認為,要設立一個統一的質素保證機構,必先從多方面深入考慮,包括高等教育的多樣性、切合目標的指導原則,以及院校的成熟程度。我們還需要在質素保證的範疇和水平上謀求共識,以建立統一的標準。

質素保證是一趟持續的旅途。它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終結;它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石。有賴政府、課程營辦者和評審局內眾多學者、專家和業界代表的支持,評審局會繼續堅守我們的理念,竭力維護香港高等教育和職業訓練的質素。



總幹事
范耀鈞教授 BBS, 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