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序言

 
    過去二十年教育界經歷了重大的轉變。評審局能夠參與其中,發揮了一些作用,我們感到榮幸和欣慰。嘗試去預測未來往往吃力不討好,但也能令人對迷濛前路看得比較透徹,目標訂得比較明確。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前面的路將會撲索迷離,還是讓我們走走看吧。

香港的教育(以及其他政策措施)「要有一個長遠的科學的發展規劃」1。未來本地教育產業的發展將會和國家的教育規劃並駕齊驅,相輔相成。它將獲得廣大社會,特別是有相關利益的各階層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儘管這個「大」市場是規劃中必須充分考慮的一元,它顯然不是唯一的因素。一個充滿願景的教育規劃應該體現出一個和諧平等的社會,對不同價值觀的寬容與表揚,對物質和心靈質素以至其他無形但寶貴的文化產物的珍視。

在這個自由開放的社會、在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教育界將會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未來無論是公私營教育團體的數目都會與日俱增,當中有注重全人教育,也有針對特定專業或學科,而其中最大的轉變莫過於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2

 
 
科技推陳出新,通訊與資訊發達為世界開闢了超乎想像的新一頁。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成效為本」的質素保證機制將會是唯一的選擇。它目前雖然只處於發展初階,相信在未來十年亦會繼續引起社會廣泛討論;但在一個多元化的教育環境下,以效果來衡量優劣是無可避免的。
 
未來質素保證將如何實踐呢?首先,課程營辦者,或至少具有組織的辦學團體將要為上述提及的一個更大、更長遠的規劃訂定「學習成效」的深層定義3。屆時每間院校或每個課程營辦者都必須有充份的證據去支持他們所訂定的目標,並且要有清晰的路線,以達致定期檢討和持續改善的目的。而最終這些「學習成效」都必須得到廣大的受益者的認同。未來質素保證的準則也將會和現行以評核為主導的模式截然不同。為迎接未來的挑戰,質素保證機構必會變得更加靈活和有彈性,在一個多元發展的教育環境下,其核實、區分和引導的角色將會越發顯得有價值。

評審局在過去二十年創造了輝煌的成績,在此週年紀念的大日子,讓我們拭目以待未來更多個豐盛的十年。



主席
廖約克博士, SBS, JP


1. 節錄自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11314日全國人大會議後的記者會上提及香港要注意的三件事情。

2. 去年(2010)的主席序言對此題目有更詳細的論述。

3. 「成效為本」肯定是一個難以闡述及甚有爭議的概念,但也是必然的挑戰,評審局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