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財務報表附註
| 1 |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背景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 (「本局」) 是按照《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條例》成立的法人團體。在《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條例》(第592章)下, 本局被指定為法定的評審當局及資歷名冊當局。作為評審當局,本局就《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條例》發展及實施學術或職業資歷評審的標準及機制,以作為資歷架構的基礎及進行評審考核。此外,本局亦負責就香港非本地學術及專業課程的註冊,以及整體教育水平和資歷,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政府」) 提供具權威性的意見。
由於本局是非牟利和並無受制於任何外來的資本要求,因此本局財務及資本管理的主要目標是維持每年收支平衡,以確保能夠持續經營並務求能夠滿足其法定角色與對公眾履行法定職能。
本局的資金主要來自就提供的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服務收取的費用,有關服務包括甄審、重新甄審、院校檢討、資歷評估以及諮詢 / 顧問服務。本局可累積儲備,以減少或免卻向政府要求額外撥款。任何營運盈餘須結轉至隨後的財政年度,以應付未來本局營運所需的開支。
|
| |
|
| 2 |
主要會計政策
| (a) |
合規聲明
本財務報表是按照香港會計師公會頒布的所有適用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此統稱包含所有適用的個別《香港財務報告準則》、《香港會計準則》和詮釋和香港普遍採納的會計原則而編製。以下是本局採用的主要會計政策概要。
香港會計師公會發表了若干項全新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詮釋及《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修訂於本年度生效或可提早採用。惟因為採用《香港會計準則》第39號(修訂)-「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及《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金融工具:披露」,允許本局在某些情況下把初始確認為指定為通過損益以反映公允價值的非衍生金融資產重分類至非交易性類別。因採用這些修訂對本年度赤字的影響載列於附註 9,而採用該修訂並未對本局列示年度的淨資產有影響。
本局沒有提早採用任何於本年度已發表但仍未生效的新會計準則或詮釋 (參閱附註19) 。
|
| (b) |
財務報表編製基準
如下文所載的會計政策所解釋,證券投資是以公允價值列賬。除此以外,編製本財務報表時是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基準。
本局需在編製符合《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的財務報表時作出對會計政策應用,以及資產、負債、收入和支出的報告數額構成影響的判斷、估計和假設。這些估計和相關假設是根據以往經驗和本局因應當時情況認為合理的多項其他因素作出的,其結果構成了本局在無法依循其他途徑即時得知資產與負債的賬面值時所作出判斷的基礎。實際結果可能有別於估計數額。
本局會不斷審閱各項估計和相關假設。如果會計估計的修訂只是影響某一期間,其影響便會在該期間內確認;如果修訂對當前和未來期間均有影響,則在作出修訂的期間和未來期間確認。
|
| (c) |
證券投資
本局的證券投資政策如下:
| (i) |
持作買賣證券的投資劃歸為流動資產,並按公允價值初始列賬。本局會在每個結算日重新計量公允價值,由此產生的任何收益或虧損均在收支結算表中確認。
|
| (ii) |
本局有明確的能力和意願持有至到期的有期債務證券,劃歸為「持有至到期證券」。持有至到期證券是以公允價值加上交易成本後在資產負債表初始確認,其後則以攤銷成本減去減值虧損 (參閱附註2(e)) 後記入資產負債表。
|
| (iii) |
其他股本證券投資劃歸為可供出售證券,並以公允價值加上交易成本後初始確認。本局會在每個結算日重新計量公允價值,由此產生的任何收益或虧損均直接在投資重估儲備內確認,但減值虧損 (參閱附註2(e)) 則除外。終止確認這些投資時,以往直接在投資重估儲備內確認的累計收益或虧損會在收支結算表中確認。
|
| (iv) |
本局會在承諾購入 / 出售投資或投資到期當日確認 / 終止確認有關的投資。
|
|
| (d) |
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按照成本值減累計折舊及減值虧損 (參閱附註2(e)) 在資產負債表報值。
固定資產項目的折舊是以直線法在以下預計可用期限內沖銷其成本 (已扣除估計殘值 (如有)) 計算:
本局會每年審閱資產的可用期限和殘值(如有) 。
報廢或清理固定資產項目所產生的損益以清理所得款項淨額與資產項目賬面金額之間的差額釐定,並於報廢或清理日在收支結算表中確認。
|
| (e) |
資產減值
| (i) |
債務與股本證券投資和應收款的減值
以成本值或攤銷成本入賬的債務與股本證券投資和應收款或已劃類為可供出售證券的投資均會在每一個年結日重新審核,以確定是否有減值的客觀證據。如有任何這類證據存在,便會釐定減值虧損並按以下方式確認:
| - |
就以成本列賬的應收款而言,減值虧損是以金融資產的賬面金額與以同類金融資產的當時市場回報率折現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之間的差額計量 (如果折現會造成重大的影響)。如果應收款的減值虧損在其後的期間減少,則應轉回減值虧損。
|
| - |
就以攤銷成本列賬的持有至到期日債務證券而言,減值虧損是以資產的賬面金額與以其初始實際利率 (即在初始確認有關資產時計算的實際利率) 折現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之間的差額計量(如果折現會造成重大的影響)。
如果減值虧損在其後的期間減少,而且客觀上與減值虧損確認後發生的事件有關,則應通過收支結算表轉回減值虧損。減值虧損的轉回不應使資產的賬面金額超過其在以往年度沒有確認任何減值虧損而應已釐定的數額。
|
| - |
就可供出售股本證券而言,已直接在投資重估儲備內確認的累計虧損會從投資重估儲備轉出,並在收支結算表中確認。在收支結算表中確認的累計虧損是以購買成本 (扣除任何本金償還和攤銷額) 與當時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並減去以往就該資產在收支結算表中確認的任何減值虧損後計算。
可供出售股本證券已在收支結算表中確認的減值虧損不會通過收支結算表轉回。這些資產公允價值其後的任何增額會直接在投資重估儲備內確認。 |
|
| (ii) |
固定資產減值
本局在每個結算日審閱內部和外來的信息,以確定固定資產是否出現減值跡象,或是以往確認的減值虧損已經不再存在或可能已經減少。
如果有減值跡象,便會估計資產可收回數額。當資產的賬面金額高於其可收回數額時,便會在收支結算表中確認減值虧損。資產的可收回數額是其淨售價與使用價值兩者中的較高額。在評估使用價值時,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會按照能反映當時市場對貨幣時間值和資產特定風險的評估的稅前折現率,折現至其現值。如果用以釐定可收回數額的估計數額出現正面的變化,有關的減值虧損便會轉回。
所轉回的減值虧損以在以往年度沒有確認任何減值虧損而應已釐定的資產賬面金額為限。所轉回的減值虧損在確認轉回的年度內計入收支結算表中。
|
|
| (f) |
經營租賃費
如果本局是以經營租賃獲得資產的使用權,則根據租賃作出的付款會在租賃期所涵蓋的會計期間內,以等額在收支結算表中列支;但如有其他基準能更清楚地反映租賃資產所產生的收益模式則除外。租賃所涉及的激勵措施均在收支結算表中確認為租賃淨付款總額的組成部分。或有租金在其產生的會計期間內在收支結算表中列支。
|
| (g) |
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
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先按公允價值確認,其後按攤銷成本減去呆壞賬減值虧損撥備後所得數額入賬(參閱附註2(e));但如折現影響並不重大則除外。在此情況下,應收款會按成本減去呆壞賬減值虧損撥備後所得數額入賬。
|
| (h) |
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
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先按公允價值確認,其後按攤銷成本入賬;但如折現影響並不重大,則按成本入賬。
|
| (i)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包括銀行存款及現金、存放於銀行和其他財務機構的活期存款,以及短期和高流動性的投資。這些投資可以隨時換算為已知的現金額、價值變動方面的風險不大,並在購入後三個月內到期。
|
| (j) |
員工福利
薪金、年度獎金、有薪年假、界定供款退休計劃供款及各項非貨幣福利成本等,在本局員工提供相關服務的年度內累計。如果延遲付款或結算會造成重大的影響,則這些數額會以現值列賬。
|
| (k) |
準備及或有負債
如果本局須就已發生的事件承擔法律或推定義務,因而預期會導致含有經濟效益的資源外流,在可以作出可靠的估計時,本局便會就該時間或數額不定的負債計提準備。如果貨幣時間值重大,則按預計清償債務所需支出的現值計提準備。
如果含有經濟效益的資源外流的可能性較低,或是無法對有關數額作出可靠的估計,便會將該義務披露為或有負債,但資源外流的可能性極低則除外。如果本局的義務須視乎某宗或多宗未來事件是否發生才能確定是否存在,亦會披露為或有負債,但資源外流的可能性極低則除外。
|
| (l) |
收入確認
如果經濟效益可能會流入本局,而收入和成本 (如適用) 又能夠可靠地計算時,收入便會根據下列基準在收支結算表內確認:
| (i) |
向機構提供評審服務的收費在評審工作完成的期間內確認;
|
| (ii) |
諮詢和顧問費在服務提供的期間內確認;
|
| (iii) |
提供資歷評估服務的收費在評估工作完成的期間內確認;
|
| (iv) |
資歷名冊費用在登記工作完成的期間內確認;
|
| (v) |
當可以合理確定本局將會收到政府補助並會履行該補助的附帶條件時,便會初次在資產負債表將政府補助確認為遞延收入。用於彌補本局已產生支出的補助,會在支出產生的期間有系統地在收支結算表確認為收入;
|
| (vi) |
利息收入以實際利率法累計;及
|
| (vii) |
上市投資的股息收入在投資項目的股價除息時確認。
|
|
| (m) |
關聯方
在編製本財務報表時,本局的關聯方是指:
| (i) |
該人士有能力直接或間接透過一個或多個中介人控制本局,或可對本局的財務及營運決策發揮重大影響,或共同控制本局;
|
| (ii) |
本局及該人士受共同控制;
|
| (iii) |
該人士屬本局的聯營公司或合營公司而本局是其合營者;
|
| (iv) |
該人士屬本局主要管理人員或該等人士的近親家庭成員、或受該等人士控制、或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實體;
|
| (v) |
該人士如屬 (i) 所指人士的近親家庭成員或受該等個人人士控制、或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實體;
|
| (vi) |
屬提供福利予本局僱員或與本局有關聯的實體的僱員之離職後福利計劃。
|
個人的近親家庭成員是指預期他們在與本局的交易中,可能會影響該名個人或受其影響的家庭成員。
|
|
| |
|
| 3 |
投資(虧損)/收入
| |
2009 |
|
 |
2008 |
|
| |
$ |
|
|
$ |
|
| 利息收入 |
931,732 |
|
|
1,315,180 |
|
| 股息收入 |
511,316 |
|
|
506,785 |
|
| 持有買賣股本證券未變現的(虧損)/收益 |
(859,762 |
) |
|
277,200 |
|
| 出售可供出售股本證券而確認投資重估儲備為(虧損)/收益 |
(841,890 |
) |
|
1,008,416 |
|
| |
(258,604 |
) |
|
3,107,581 |
|
 |
 |
 |
 |
 |
 |
 |
 |
 |
 |
 |
 |
|
| |
|
| 4 |
本年度(赤字)/盈餘
本年度(赤字)/盈餘已扣除:
| |
2009 |
|
 |
2008 |
|
| |
$ |
|
|
$ |
|
| (a) 員工成本 |
|
|
|
|
|
| 薪金、工資及其他福利 |
23,316,771 |
|
|
21,570,196 |
|
| 強制性公積金供款 |
502,142 |
|
|
417,833 |
|
| |
23,818,913 |
|
|
21,988,029 |
|
 |
 |
 |
 |
 |
 |
 |
 |
 |
 |
 |
 |
以上員工成本並不包括薪金、工資和其他福利共6,705,518元 (2008年:7,581,794元) 以及強制性公積金供款111,383元 (2008年:153,326元) ,而這些都是資歷架構計劃相關的金額,並計入收支結算表中「直接評審 / 顧問成本」一項。
| |
2009 |
|
 |
2008 |
|
| |
$ |
|
|
$ |
|
| (b) 其他項目 |
|
|
|
|
|
| 核數師酬金 |
90,750 |
|
|
90,625 |
|
| 折舊 |
1,321,477 |
|
|
1,338,483 |
|
| 推算辦公室重修成本準備的財務費用 |
64,237 |
|
|
49,413 |
|
| 物業經營租賃費用 |
4,265,001 |
|
|
3,270,587 |
|
 |
 |
 |
 |
 |
 |
 |
 |
 |
 |
 |
 |
|
| |
|
| 5 |
稅項
按照《稅務條例》第87條,本局獲豁免繳稅,因此毋須在財務報表計提香港利得稅。
|
| |
|
| 6 |
固定資產
| |
租賃改善 |
|
傢具和設備 |
總額 |
|
| |
$ |
|
$ |
$ |
|
| 成本: |
|
|
|
|
|
| 於2008年4月1日 |
4,146,403 |
|
3,314,851 |
7,461,254 |
|
| 增置 |
- |
|
294,668 |
294,668 |
|
| 於2009年3月31日 |
4,146,403 |
|
3,609,519 |
7,755,922 |
|
| 累計折舊: |
|
|
|
|
|
| 於2008年4月1日 |
1,897,376 |
|
2,107,342 |
4,004,718 |
|
| 本年度折舊 |
778,518 |
|
542,959 |
1,321,477 |
|
| 於2009年3月31日 |
2,675,894 |
|
2,650,301 |
5,326,195 |
|
 |
 |
 |
 |
 |
 |
| 賬面淨值: |
|
|
|
|
|
| 於2009年3月31日 |
1,470,509 |
|
959,218 |
2,429,727 |
|
 |
 |
 |
 |
 |
 |
 |
 |
 |
 |
 |
 |
| |
租賃改善 |
|
傢具和設備 |
總額 |
|
| |
$ |
|
$ |
$ |
|
| 成本: |
|
|
|
|
|
| 於2007年4月1日 |
4,136,453 |
|
3,074,127 |
7,210,580 |
|
| 增置 |
9,950 |
|
240,724 |
250,674 |
|
| 於2008年3月31日 |
4,146,403 |
|
3,314,851 |
7,461,254 |
|
| 累計折舊: |
|
|
|
|
|
| 於2007年4月1日 |
1,118,972 |
|
1,547,263 |
2,666,235 |
|
| 本年度折舊 |
778,404 |
|
560,079 |
1,338,483 |
|
| 於2008年3月31日 |
1,897,376 |
|
2,107,342 |
4,004,718 |
|
 |
 |
 |
 |
 |
 |
| 賬面淨值: |
|
|
|
|
|
| 於2008年3月31日 |
2,249,027 |
|
1,207,509 |
3,456,536 |
|
 |
 |
 |
 |
 |
 |
 |
 |
 |
 |
 |
 |
租賃改善成本包括辦公室重修相關的估計成本1,176,485元 (2008年:1,176,485元) 。
|
| |
|
| 7 |
非流動投資
| |
2009 |
|
 |
2008 |
|
| |
$ |
|
|
$ |
|
| 非上市持有至到期債務證券 (按攤銷成本) |
13,860,728 |
|
|
13,856,968 |
|
| 在香港上市的可供出售股本證券 (按市值) |
5,743,254 |
|
|
13,263,152 |
|
| |
19,603,982 |
|
|
27,120,120 |
|
 |
 |
 |
 |
 |
 |
| 持有至到期債務證券的公允價值 |
14,065,920 |
|
|
13,890,000 |
|
 |
 |
 |
 |
 |
 |
 |
 |
 |
 |
 |
 |
於二零零九年,由於本局對投資的意向為持有而非持作買賣,市值為數1,177,438元的持有買賣股本證券被重分類至可供出售股本證券,請參閱附註9。於二零零九年三月三十一日,該股本證券的賬面價值及公允價值為1,214,400元(2008年:2,037,200元 (劃歸為在「流動投資」項下的買賣股本證券))。
|
| |
|
| 8 |
應收賬款及按金
| |
2009 |
|
 |
2008 |
|
| |
$ |
|
|
$ |
|
| 應收賬款 |
1,900,904 |
|
|
3,720,190 |
|
| 按金及其他應收款 |
1,552,897 |
|
|
1,250,469 |
|
| 應收利息 |
233,711 |
|
|
252,335 |
|
| |
3,687,512 |
|
|
5,222,994 |
|
 |
 |
 |
 |
 |
 |
 |
 |
 |
 |
 |
 |
除 1,502,896元 (2008年:1,241,014元) 的租金及水電費按金外,所有應收賬款及按金被視為可在1年內悉數收回。
本局的信貸政策列載於附註15(a) 。
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如下:
| |
2009 |
|
 |
2008 |
|
| |
$ |
|
|
$ |
|
| 未逾期 |
1,278,831 |
|
|
2,366,340 |
|
| 逾期1個月內 |
606,473 |
|
|
1,321,350 |
|
| 逾期1個月以上 |
15,600 |
|
|
32,500 |
|
| |
622,073 |
|
|
1,353,850 |
|
 |
 |
 |
 |
 |
 |
| |
1,900,904 |
|
|
3,720,190 |
|
 |
 |
 |
 |
 |
 |
 |
 |
 |
 |
 |
 |
於二零零八年及二零零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本局的應收賬款並無作出減值撥備。根據過往經驗,本局認為無需就該等餘額作出減值撥備,原因是客戶的信貸質量一直並無重大變動,而該等餘額仍被視為可悉數收回。本局並無持有有關該等餘額的任何抵押。
|
| |
|
| 9 |
流動投資
於二零零九年一月十六日,在出現全球金融市場下滑的罕有情況下,本局應用了《香港會計準則》第39號(修訂)「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及《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修訂)「金融工具﹕披露」,把持有在香港上市的買賣股本證券為數1,177,438 元從買賣股本證券的投資重分類至可供出售股本證券,然而本局對投資的意向為持有而非持作買賣。本局本年度在收支結算表共確認了859,762元的未變現投資虧損。
|
| |
|
| 10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 |
2009 |
|
 |
2008 |
|
| |
$ |
|
|
$ |
|
| 銀行存款 |
29,613,346 |
|
|
25,503,680 |
|
| 銀行及手頭現金 |
4,536,846 |
|
|
1,803,886 |
|
| 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所示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
34,150,192 |
|
|
27,307,566 |
|
 |
 |
 |
 |
 |
 |
 |
 |
 |
 |
 |
 |
|
| |
|
| 11 |
遞延政府補助
補助用於支付資歷架構計劃的初期發展成本。
| |
2009 |
|
 |
2008 |
|
| |
$ |
|
|
$ |
|
| 於4月1日的結餘 |
8,602,024 |
|
|
2,260,000 |
|
| 已收及應收補助 |
9,900,000 |
|
|
15,578,619 |
|
| 應計利息 |
156,451 |
|
|
441,638 |
|
| 年內已確認為收入 |
(8,656,379 |
) |
|
(9,678,233 |
) |
| 於3月31日的結餘 |
10,002,096 |
|
|
8,602,024 |
|
 |
 |
 |
 |
 |
 |
 |
 |
 |
 |
 |
 |
|
| |
|
| 12 |
預收款
預收款為年內就課程評審,以及非本地課程註冊和資歷評估提供意見已收的金額減已確認的收入。
|
| |
|
| 13 |
員工約滿酬金準備
| |
2009 |
|
 |
2008 |
|
| |
$ |
|
|
$ |
|
| 於4月1日 |
1,286,731 |
|
|
1,741,633 |
|
| 提撥準備 |
2,296,992 |
|
|
2,339,082 |
|
| 已用準備 |
(1,533,835 |
) |
|
(2,793,984 |
) |
| 於3月31日 |
2,049,888 |
|
|
1,286,731 |
|
| 減:「 流動負債」項下所包括的金額 |
853,112 |
|
|
1,133,502 |
|
 |
 |
 |
 |
 |
 |
| 「非流動負債」項下所包括的金額 |
1,196,776 |
|
|
153,229 |
|
 |
 |
 |
 |
 |
 |
 |
 |
 |
 |
 |
 |
|
| |
|
| 14 |
投資重估儲備
| |
2009 |
|
 |
2008 |
|
| |
$ |
|
|
$ |
|
| 於4月1日 |
2,179,123 |
|
|
2,506,645 |
|
| 重估可供出售股本證券的(虧損)/盈餘 |
(6,132,803 |
) |
|
680,894 |
|
| 轉入收支結算表 |
841,890 |
|
|
(1,008,416 |
) |
| 於3月31日 |
(3,111,790 |
) |
|
2,179,123 |
|
 |
 |
 |
 |
 |
 |
 |
 |
 |
 |
 |
 |
|
| |
|
| 15 |
金融工具
本局在日常業務當中可能承受信貸風險。此外,本局亦因為投資其他公司的股本證券而面對市場風險。
本局的金融管理及措施已將此等風險監管在可接受範圍內,各項主要風險詳列如下:
| (a) |
信貸風險
本局所面對的信貸風險主要來自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和債務證券,管理層已制訂相關政策來減少及監控金融資產相關的信貸風險。
至於應收賬款,本局對所有要求超出一定數額信貸的客戶,都實施信貸評估。這些應收款在交單時須即支付。本局客戶通常無須提交抵押品。於結算日,本局面對一定集中程度的信貸風險,即49% 及98% (2008年:57% 及98%) 的總應收賬款是分別來自最大及五大客戶。有關本局應收賬款所承擔的信貸風險之量化資料,請參閱附註8。
銀行存款通常存放於具備良好信貸評級的財務機構。本局全數的債務證券均投資於具備良好信貸評級的機構。基於其良好的信貸評級,管理層並不認為這些機構會不履行其償付責任。
本局所承受的最大信貸風險相當於資產負債表內各項金融資產的賬面金額。本局並無提供須冒信貸風險的其他擔保。
|
| (b) |
市場風險
本局需要就可供出售股本證券 (參閱附註7) 和買賣股本證券 (參閱附註9) 承擔價格變動風險。
本局的股本證券投資乃是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並列為藍籌股份公司的股本權益。本局在挑選這些投資時會考慮投資的長期增長潛力及回報,並定期監察其表現。
下表詳載了本局的股本證券的市值於結算日可能的變動對本年度赤字 (及累計盈餘) 和投資重估儲備的影響:
| |
|
|
|
|
| |
|
股本證券
投資的價格
增加/(減少) |
|
對本年度
赤字及
累計盈餘
的影響 |
|
對投資
重估儲備
的影響 |
|
|
股本證券
投資的價格
增加/(減少) |
|
對本年度
盈餘及
累計盈餘
的影響 |
|
對投資
重估儲備
的影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10% |
|
203,720 |
|
- |
|
| |
|
(10)% |
|
- |
|
- |
|
|
(10)% |
|
(203,7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574,325 |
|
|
10% |
|
- |
|
1,326,315 |
|
| |
|
(10)% |
|
- |
|
(574,325 |
) |
|
(10)% |
|
- |
|
(1,326,315 |
) |
| |
 |
 |
 |
 |
 |
 |
 |
|
 |
 |
 |
 |
 |
 |
上述敏感度分析假設股本證券的市值於結算日因引用權益價格風險而可能的變動已發生。此外,本局亦假設無需因為可供出售股本證券的市值可能的下跌而計提減值虧損及所有其他可變因素維持不變。二零零八年的分析是以相同基礎計算。
|
| (c) |
公允價值
所有金融工具均以與本身在結算日的公允價值沒有重大差距的金額列賬。
|
|
| |
|
| 16 |
經營租賃承擔
於二零零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根據不可解除的物業經營租賃在日後應付的最低租賃付款額總數如下:
| |
2009 |
|
 |
2008 |
|
| |
$ |
|
|
$ |
|
| 1年內 |
4,894,188 |
|
|
3,879,144 |
|
| 1年後但5年內 |
4,874,618 |
|
|
7,122,924 |
|
| |
9,768,806 |
|
|
11,002,068 |
|
 |
 |
 |
 |
 |
 |
 |
 |
 |
 |
 |
 |
本局以經營租賃租用辦公室。該租賃初步為期六年,並且有權選擇在到期日後續期,屆時所有條款均可重新商定。租賃付款額通常會逐年遞增,以反映市場租金。租賃不包含或有租金。
|
| |
|
| 17 |
關聯方交易
所有與本局董事會成員、關鍵管理人員有利益的機構進行的貨品和服務交易,均屬正常業務運作並已按照本局的財務規則及正常採購程式下進行。
所有與本局董事會成員、關鍵管理人員有利益的機構進行的評審活動交易,均屬正常業務運作並已按照本局的費用徵收政策及條例訂明的費用一覽表徵收費用。
除本財務報表所披露的交易和結餘外,本局還有以下關聯方交易:
本局成員以以下職分所收到的酬金
| |
2009 |
|
 |
2008 |
|
| |
$ |
|
|
$ |
|
| - 非本地成員 |
312,000 |
|
|
260,000 |
|
| - 評審活動的評審主席/評審成員 |
10,500 |
|
|
4,500 |
|
| |
322,500 |
|
|
264,500 |
|
 |
 |
 |
 |
 |
 |
 |
 |
 |
 |
 |
 |
關鍵管理人員酬金
| |
2009 |
|
 |
2008 |
|
| |
$ |
|
|
$ |
|
| 薪金及其他酬金 |
6,060,417 |
|
|
7,624,732 |
|
| 退休計劃供款 |
43,000 |
|
|
38,000 |
|
| |
6,103,417 |
|
|
7,662,732 |
|
 |
 |
 |
 |
 |
 |
 |
 |
 |
 |
 |
 |
上述酬金計入「員工成本」(參閱附註4(a)) 內。
|
| |
|
| 18 |
關鍵會計判斷
以下為本局會計政策所應用的關鍵判斷:
持有至到期債務證券及可供出售股本證券的減值
本局根據《香港會計準則》第39號以釐定該投資存在非暫時性減值。然而此需要重大的判斷。本局評估金融資產是否存在非暫時性減值是包括但並不僅限於下列幾項因素:公允價值低於成本的幅度和持續的時間;被投資者的財務狀況和近期發展前景,包括如業界表現、技術改變以及營運性及融資性現金流。
|
| |
|
| 19 |
已頒佈但尚未生效的會計準則修訂、新的會計準則及詮釋對於二零零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止的會計年度的可能影響
截至本財務報表刊發日期止,香港會計師公會頒佈多項會計準則修訂、新準則及詮釋但未於二零零九年三月三十一日年度終結時生效。本局在截至二零零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財務報告中,並無提早採用未生效的修訂及新增準則及詮釋。
本局已着手對未生效的修訂及新增準則及詮釋的影響作評估,現階段認為採用這些修訂及新增準則及詮釋對本局的營運結果及財務狀況將不會有重大的影響。
|
|
| |
|
|
|